企业正处于低谷时期。就在 3 年前,Gartner 曾预测区块链将在 2030 年之前创造出 3.1 万亿美元的商业价值。然而,一个又一个试点项目大张旗鼓地发布后便销声匿迹。业内领袖曾公开争论过区块链技术是否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当一项技术的炒作热度消退之后,,人们就会意识到它的局限性,这时就进入了 Gartner 所说的“幻灭阶段”。
企业区块链没救了吗?不一定。区块链并不是第一个努力从高期望走向可靠的商用落地的新兴技术。但是,如果要兑现最初的承诺,项目团队需要改变其产品的设计和发布路径。
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首先,各大公司一直将技术设计置于经济模型设计之上。他们优先考虑技术团队的招募和代码的开发,将关于产品价值和用户激励的重要讨论放在了后面。在解决完激励设计后,项目团队才发现与现有代码兼容的经济模型设计选择寥寥无几,或是需要删除和重写大量代码。
区块链平台是经济系统。基于区块链的企业联盟允许各参与方分享、购买并出售有价值的数据,并利用这些被聚集起来的数据打造新的商品和服务,然后依靠这些商品和服务来实现盈利。对于区块链来说,经济设计应与技术设计并重,这一点必须在开发过程中得到体现。
第二,很多团队在选择初始用例和创始成员时作出了错误的决策。在作出选择时,通常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 谁是我们在这个网络上可以拿下的最大的客户?
· 当网络成熟时,利润最高的用例是什么?
公司都想通过投资获得回报,从上述的两个问题中也可以印证这个观点。然而,这体现了他们对区块链网络经济体系和长期变现道路的根本性的误解。
就像社交网络一样,企业联盟的很多价值都来自网络效应 :每当有新的参与者加入网络,网络对每个参与者的价值都会增加。这个概念对很多团队来说并不陌生,谷歌的首席经济学家哈尔·瓦里安(Hal Varian)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教授卡尔·夏皮罗(Carl Shapiro)在 20 世纪 90 年代推广过这个概念。
在推出一个网络时,规模越大并不一定是更好的。即使有了像沃尔玛这样的创始成员,也不能确保一个网络能够成功。相反,重要的是,要了解潜在早期用例的网络效应,使其与初始用户基础保持一致。
各大公司和项目团队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任何联盟链项目所选择的初始用例必须能为参与者较少的新型网络带来价值。在其他所有要素都相同的情况下,需要(两个参与者进行)双边交互的用例比起需要(多个参与者进行)多边交互的用例更容易引导。例如,在医生与患者之间进行直接数据共享的项目要比医生、患者和保险公司三方共同参与的项目更早地产生价值。
第二,必须选择那些彼此之间可以直接通过交互产生价值的创始成员。例如,Facebook 之类的社交网络会产生本地网络效应。当新用户参与到现有的基础社交网络或商业网络中时,所有用户都会受益。具有本地网络效应的用例可能会想要仿照 Facebook ,创建一个高度连通的小型基础网络子集( Facebook 就是从哈佛校园网成长起来的),从而在短期内展现其价值。
一旦网络推出之后,用例集合和网络会员体系必须一齐发展。用例的最佳发展路径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每个用户的网络效应、网络达到的市场渗透水平,以及资源贡献和参与者在不同用例之间的重合度。假设有一个专注于医疗的网络针对医生和患者推出了一款产品,随后又立即推出了一款可以让保险公司之间进行交互的产品,那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第二款产品的用户基础与第一款产品的不同,必须从头开始引导。如果这个网络推出了多款为医生和患者服务的产品,或是可实现医生、患者和保险公司三方交互的产品,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之前打下的基础,在现有用户基础和数据贡献之上进行构建。
在初始用例运行良好的情况下,项目团队会直接寻求收益最大化。他们想要收回之前的投资,并通过早期盈利向投资人证明他们的努力正在收获成效。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各个项目团队要将短期重点放在提高采用率上,之后再考虑收益的事情。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将在发展过程中带来更多价值,当市场渗透率很高时,用户就会愿意为使用该网络而支付更高的费用。在这个阶段,就是产生大额财务收益的时候。
在制定一个良好的变现计划时,需要考虑的一点是:如果向早期用户频繁收取过多费用,或是让他们承担过高的前期成本,将会阻碍网络的发展,并阻碍市场渗透的增长。从长远来看,向早期采用者提供折扣或补贴将使网络走向成功,从而获得巨额利润。
CoinDesk 的专栏作家斯蒂芬妮·赫德(Stephanie Hurder)是 Prysm 集团的创始经济学家、一位聚焦于新兴技术落地的经济顾问,以及世界经济论坛的学术撰稿人。她拥有哈佛大学的商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