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时代 新实践·育新机开新局】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基础设施提升,推动海洋强省建设,推动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有效进展。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山东省济南市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交出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2020年上半年济南市生产总值为4529.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由负转正,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副省级城市阵营中排名靠前。成绩来之不易、提振士气,而这背后,是济南打出的一套“组合拳”: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强化创新“第一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营商环境 自主创新 转型升级
1.“强势起跑” 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7月26日,在第十二届“影响济南”经济人物评选颁奖活动上,山东凯瑞商业集团董事长赵孝国现场出示的两张照片吸引了与会者的眼球。
“第一张照片是今年3月初,作为网红打卡地的宽厚里商业街整个街区几乎没有客人;第二张照片是现在的宽厚里,又恢复了往日繁荣的景象。”赵孝国在发表获奖感言时,用两张照片的前后对比,现身说法,分享了该集团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实现逆势上扬、加快发展的心路历程,引发众多企业家共鸣。
欧亚班列从济南出发。资料图片
来势汹汹的疫情,给城市按下“暂停键”。在重重困难之下,济南以科学系统的谋划、精准有效的措施、勇于担当的作为,推动城市快速复苏,强势起跑。
建立一线党组织1100多个,夯实1.4万多个村居网格,3.4万名党员干部开展“双报到”和志愿服务,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制定支持中小微企业有效应对疫情政策17条、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政策15条、恢复生产生活保障措施23条……一条条政策精准有力,一项项举措务实有效。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春节后企业开复工率位居全国主要城市之首……”5月20日,济南市工信局局长汲佩德在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疫情之下,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网络会议等通信手段,工作人员“隔空”招商,开展“云洽谈”、促进“云签约”,成为非常时期的“新常态”。
2月11日,山东便利蜂商贸有限公司顺利落户济南市历下区。“疫情发生后,传统的证照办理方式受到较大影响。通过‘屏对屏’沟通,当地政府把需要跑腿交材料的流程全部变为线上完成,原本需要出差才能办下的营业执照,最后‘零见面’拿到。”便利蜂负责人说。
为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企业落地进程,历下区积极协调审批、工商、税务等部门,根据企业需要推出“定制服务”,成立招商专班与企业沟通,以容缺受理的方式开通快速受理渠道,采取“双向免费邮寄”惠民措施全程代办,通过“不见面审批”的“组合拳”帮助企业“零跑腿”快速拿到营业执照,赢得企业真心点赞。
独角兽企业华熙生物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济南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一次办好、一次办成改革,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18万户,增速全省第一。实施“五减改革”,推进“秒批秒办”,“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模式被国务院向全国推广。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济南共引进市外投资项目743个,实现资金到位1018.52亿元,同比增长20.71%,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2.“聚沙成塔” 强化创新“第一动力”
走进济南市浪潮路1036号浪潮科技园S01科研楼,硕大的两面墙格外引人注目:一面专利墙,一面标准墙,110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500项专利,见证、记录着浪潮集团的自主创新之路。
疫情期间,就是在这栋楼上,浪潮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院长李照川和他的团队临危受命,鏖战16个小时开发出防控物资预约系统。
既能兼顾速度又能确保安全,是对企业研发能力的极大考验。2019年,浪潮申请专利7458项,浪潮区块链专利数量位列全球前十,牵头、参与制定各类标准77项。得益于浪潮持续研发攻关,2019年浪潮服务器蝉联全球前三、中国第一,增速全球第一。
一枝独秀不是春。在济南,科技创新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的良好局面。
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景色。资料图片
近日,齐鲁制药集团重大科研技术平台再添新成员:齐鲁安替制药有限公司申报的“山东省新型头孢菌素抗生素工程实验室”被认定为山东省工程实验室。
日前,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评选揭晓,独角兽企业华熙生物是此次金奖得主之一,其获奖专利是“酶切法制备寡聚透明质酸盐的方法及所得寡聚透明质酸盐和其应用”。经过多年的专利技术攻关,成功打破透明质酸酶活性低、成本高、寡聚透明质酸难以量产的技术壁垒。
在中国专利奖这份高含金量的榜单上,济南可谓硕果盈枝——7个项目获奖,且全部为最能体现研发能力和水平的发明专利,2金、1银、4优,“中国专利金奖”获奖数位居全省首位。
这不仅仅是一个个奖项,更是对一个城市创新力的诠释。在《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中,济南市综合科技创新指数再次名列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企业由1630家增长到2238家,增幅近38%。
沿济南经十路向东,聚集了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等一批研发机构、高科技园区。这些重大创新载体、新型研发机构聚沙成塔,成为济南乃至全省的创新发展重要引擎。
7月30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一周年,一次性对外发布8个高端项目,公开宣布已聚集87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300多项发明专利,转化研究200多项前沿产业技术成果,孵化77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社会投资超过200亿元,经济社会价值初步显现。
随着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济南,量子通信与量子雷达、量子芯片在济南实现产业化,全球首个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在济南与“墨子号”卫星对接成功,济南量子科技应用世界领先。此外,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神威E级原型机系统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正式启用,济南将这顶“桂冠”摘入囊中。
3.“腾笼换鸟”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这些天,在济钢创智谷创业的范再奇心情格外舒畅。站在创智谷孵化基地的楼顶空中花园中,曾是济钢职工的范再奇自豪地告诉记者:“空中花园的防水工程是我做的,我们这些依托创智谷平台创业的创客都是‘新济钢人’。”
钢厂仍在,却不再生产一吨钢铁。三年前的7月8日,济钢炼铁厂出完最后一炉铁水,钢铁生产线正式关停,济钢成为我国首家全面关停钢铁主业的千万吨级城市钢企。
创智谷是济钢人应对无钢转型之痛,深入挖掘济钢空间、技术、人才、产业等有形和无形资产,打造的快速培育新动能的“双创”平台项目,是“逼”出来的转型。
“去产能不是去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关键。”济钢集团董事长薄涛说,钢铁主业关停后,济钢集团以“多元主打、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为战略目标,瞄准“四新”,梳理形成了十大转型发展项目,开启了转型发展新征程。
不到三年时间,从“靠钢吃饭”到“无钢发展”,济钢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提供商和城市综合服务运营商等主业逐步聚焦,转型发展全面起势,全新产业格局初现。2020年以来,济钢集团生产经营保持稳步提升,上半年完成营业收入118.0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73亿元。
对于落后产能,济南“壮士断腕”坚决淘汰,加快“腾笼换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批传统企业“老树发新芽”。
济南还抢抓机遇,积极融入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积极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发展上抢占先机,努力营造积极利好的宏观发展环境。
位于济南城区北部、跨越黄河南北的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是动能转换先行先试的重要承载地。目前,济南在这里引进了国际博览城、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等高端优质项目45个、总投资达到2064亿元;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推出162项制度创新成果,区内新增企业6946家……
如今,济南培育独角兽企业3家,入围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12家,省级以上瞪羚企业达到80家,数量均居山东首位。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600亿元和3400亿元,产业金融、生物医药、医疗康养等产业超过千亿元。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01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
本文来源:光明网原文标题:济南:打出发展“组合拳” 交出合格“成绩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