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抗战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农业信息化、法治生态和企业治理、治理效能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刘仕平、徐志栋:深刻认识抗战精神的重大意义】
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刘仕平、研究员徐志栋认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75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既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苦难辉煌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从血与火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团结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懈奋斗。越是伟大的民族精神,越能够穿越时空,焕发出历久弥新的永恒力量。我们应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伟大抗战精神对于那场战争及整个中华民族的意义和价值。首先,抗战精神是鼓舞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其次,抗战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再次,抗战精神能够给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中国人民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李国喜:党员、干部要校准前进的方向】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李国喜表示,党员、干部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不断校准前进的方向,就要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一是不忘为什么出发,点亮思想“明灯”。党员、干部弘扬延安精神,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做到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在各种风浪、考验和诱惑面前无比坚定,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二是不忘向哪里前进,明确奋斗目标。党员、干部弘扬延安精神,就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三是不忘靠什么走下去,永葆政治本色。我们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党员、干部弘扬延安精神,就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自觉把讲政治贯穿党性锻炼全过程,以自身健康永葆党的肌体健康。
摘编自《人民日报》
【邝奕轩、杨芳:提速农业信息化应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系统化建设】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邝奕轩、杨芳指出,改善农村地区与生产生活消费相配套的数字基础设施,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并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和升级。当前,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系统性,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全领域信息流依然不畅,成为提速农业信息化的痛点和堵点。为此,要打好组合拳,解决农业全领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方面,要推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构建完整的农业全领域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使数字生产、数字流通、数字消费这三种能力构成数字农业的链路闭环,实现信息流在农业生产端、流通端和消费端的系统性应用。另一方面,要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短板。既要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农产品加工与贮藏设施、农贸市场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又要以推进农业信息化从数字化、网络化向以数据深度挖掘与融合应用为特征的智慧化转型为关键要务,做实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大数据云平台、区块链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摘编自《经济日报》
【赵旭东:在当前法治生态和企业治理模式下的特别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旭东认为,通过将欧美以及日韩等发达国家与我国进行对比,我们发现这些国家往往并不会特别地强调刑事诉讼中当事人民商事权益的保护,但企业因管理者涉罪而无法存续的情况却十分罕见,产生这样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法治生态与企业治理模式相较于我国更为成熟,企业人员变动的风险防控机制也较为完善,一旦管理者涉罪,企业内部可以迅速反应,选聘新的管理人员,从而最大化减少管理者对于企业自身的影响。制度的改革不能脱离现阶段中国社会的现实,亦不能盲目地选择变革的路径,在我国的现状下,我们无法寄希望于在短时期内全面提高企业管理者合规经营的意识、消除其法不责众和侥幸冒险的心理,更无法迅速地让全国企业都践行更为先进的治理模式,此时让企业自行消化经营者涉罪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并不现实的。最为可行的选择就是基于当下的法治生态和企业治理模式,想办法建立起涉罪管理者与企业间沟通的桥梁,从而让管理者即便在看守所内仍然能够对企业进行管理和决策,有效的方式便是保障其与他人会见、签署文件等刑事诉讼中的民商事权益。保护涉罪当事人民商事权益与当前我国法治建设大背景下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求相互契合,具有特别的必要性。
摘编自《法制日报》
【李庚香: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伟大壮举】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表示,“大江大河”与“大治”是紧密联系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越60余年漫长历程,伴随着共和国成长壮大,并于新时代建成通水,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次生动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经典案例。一是党的领导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核心力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提出、论证、建设的。二是坚持人民至上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伟力之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人民群众吃水用水这个头等大事。三是制度优势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坚强保障。工程涉及的工作千头万绪,包括征地移民、生态环境保护、施工建设、水污染治理等各个方面,任务艰巨,困难很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通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彰显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效能,集中表现在复杂的协调统筹能力、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高效的决策执行能力。四是建设美丽中国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目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伟大实践,是“两山论”的具体体现。
摘编自《河南日报》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
本文来源:光明网原文标题:刘仕平、徐志栋:深刻认识抗战精神的重大意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