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政策缩减或许就在今年。
撰文:Rebecca
加密货币尤其是比特币目前被普遍视为对抗通胀的产物,那么当美国货币开始紧缩时,其最重要的意义也会遭到消解。
最近几个月以来,美国出现奇异的通胀陡增,但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美联储认为这是短暂的现象,后续通胀会平稳增长而就业率会迅速回升。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预判后续的美国货币政策走向。
失业率居高不下:人们不愿上班
失业率增加缓慢,很奇异地可能是因为政府发钱比上班还多。
拜登上台后,连续两次推出高达万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至 2021 年 3 月,美国财政刺激规模累计已达 5 万亿美元。财政赤字的货币化,使得财政救助成为美国家庭和个人收入的重要来源。根据联邦救济计划,领取失业救济金的美国人在常规州福利的基础上,每周额外获得 300 美元补充失业救济金。这意味着相比时薪为 15 美元的工作,光靠领取补助金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 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约 42% 的人领取的救济金高于之前工作时的工资。如果在家躺着什么都不做就能有经济收入,就业率大幅度下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若说在新冠疫情爆发的初期,这样大规模的救济计划可以迅速帮助美国人走出困难,但时至今日,这项政策的实施已经大大降低了美国群众的就业意愿,同时也逐渐改变了人们谨慎性消费行为,很可能会进一步引发通胀,严重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另一方面,一些工人仍担心疫情而拒绝重返工作岗位。托儿服务方面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因为在许多学区,面对面的课堂仍然受到限制,许多父母被迫选择在家照顾孩子。
相反,在就业市场,又是另一番景象。即使企业不断提高时薪,4 月美国非农就业报告也仅增长 26.6 万,远低于市场预期的 100 万增长。其中对于美国制造业的打击更大,产业链中部分零件需要进口,而疫情又导致成本持续上升,制造业遭受原材料成本上升和招不到人的双重打击。一方面劳动力市场极度短缺,一方面又是数百万的失业人群,企业招聘需求超过有能力或愿意工作的劳动力的供应,这样的矛盾现象会抑制美国未来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复苏。
里奇蒙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巴尔金(Thomas Barkin)表示,如何疏通就业市场的问题将十分关键,如果需要的时间过长,可能会限制今年的经济增长。目前,得克萨斯州、印第安纳州已经相继宣布将于六月份停止提供补充失业救济。为了鼓励领失业救济的人回去工作,俄克拉荷马州州长宣布对前 2 万名找到新工作的人提供每人 1200 美元的「奖励」。
但当各州失业救济逐渐取消后,之前用高时薪吸引工人的企业又可能面临另一个问题,即如何逐步降低工资至正常水平。若失业补助取消,多数失业人群回归工作,那么就业市场需求将降低。若此时继续保持高时薪,将增加企业成本,突然降低高时薪又很可能会造成反弹。
紧缩时的波动会非常剧烈
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4 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 4.2%,创 12 年多来最大同比涨幅;当月核心 CPI 同比上涨 3%,创 25 年多来最大同比涨幅。
在失业率高、劳动参与率低的前提下,短时间内生产复苏减缓。但与此同时,大规模的经济救助和刺激计划,美国财政赤字已经达到历史新高。总需求日益提升且远超过市场供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若不及时改变,很有可能进入恶性循环。
美联储始终高举「充分就业」旗帜,亚特兰大联储行长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于上周日表示,美联储现在的主要关注点是就业。希望制度和政策能够发挥作用,让更多的人获得工作机会,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真正开始积累资产。
可以看出,美联储允许通胀较长时间的「超调」来促进就业的持续改善,希望就业以实质性和可持续的方式回升。美联储四月会议纪要也指出,FOMC 正在寻求实现充分和包容的就业,并表示在新的政策制度下,他们将允许通胀率略高于美联储 2% 的目标。
但美联储部分官员的态度已经有了转变的迹象,美联储官员在四月份的会议上表示,「如果经济表现出「快速的进步」,考虑减少资产购买可能是「适当的时候」。
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玛丽·戴利(Mary Daly)周二对 CNBC 表示:「我们正在谈论逐渐缩减的可能性。」 本周二,副主席理查德·克拉里达(Richard Clarida)在雅虎财经上表示:「很可能在 6 月即将举行的会议上开始讨论缩减资产购买的步伐。」但之后他又重申这不是会议的重点,且需要更多数据支撑下一步决策。
可见,美联储也开始怀疑通胀是否真的为「暂时性」,但与此同时也在等待更多数据来看清通胀走势。如果未来几个月美国通胀率持续高于 2% 或更高水平,则说明物价上涨压力可能比美联储预计的更为持久,美联储就需要考虑提前收紧货币政策避免通胀失控。必须注意到,通货膨胀几乎不可能为线性增长,通胀「超调」时间越长,未来的紧缩带来的波动性可能更大。
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链闻 ChainNews 立场无关。文章内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参考,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实际投资建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